占地2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泊,從黃材水庫引水建成。游客正在自拍留念,人美,風景美。長沙晚報 記者 鄒麟 攝
寧鄉網—今日寧鄉訊(記者 劉淑蘭 通訊員 喻曉輝)昨日,記者從寧鄉縣炭河里遺址管理處獲悉,建成區面積近800畝的炭河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于6月進行試運營。屆時,包括炭河里青銅博物館、文化長廊、炭河里遺址本體保護與展示三大板塊在內,將向市民展現“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”的獨特魅力。
青銅博物館去年9月30日開放以來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
據縣炭河里遺址管理處主任文昊介紹,試運行期間不收費,游客憑有效身份證入園參觀,景區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。
炭河里遺址位于寧鄉縣黃材鎮,處于考古界一致公認的“寧鄉銅器群”中心腹地,于1963年初發現推測為商周遺址,1976年試發掘確認為西周遺址,距今約3000年,是全國為數不多、南方罕見、湖南唯一的西周古城遺址。炭河里青銅博物館已于2016年9月30日開放,至今累計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。
據了解,博物館建筑面積8662平方米,外圍配套區面積近200畝,展廳面積約4000平方米。博物館分上下兩層,一樓以湖南出土的青銅器、炭河里遺址出土文物和青銅文明的解讀為主線分三個篇章進行展示。二樓設有寧鄉民俗文化展和3D影院以及學術報告廳,用于博物館教育教學、學術研究等活動。
記者獲悉,目前,炭河里青銅博物館已擁有1000余件文物,館藏國家一級文物有“瓿王”之稱的銅瓿、提梁銅卣及“何叔衡同志故居”題詞等四件文物,以及各類從新石器時代至當代的石、瓷、陶、玉、木、紙、鐵、銅、銀等器物,其中具有特別重要歷史、藝術、科學價值的珍貴文物200余件(套)。
文化長廊十大景觀展現炭河里文化時空畫卷
炭河里文化長廊于今年1月開工建設,目前已經竣工!霸O計理念為自然、生態,按照水與自然景觀結合的原則,輔以地形塑造,通過古驛道、古殘墻、生態河床、地浮雕、祭祀臺等景觀的打造,充分展示古老而神秘的西周青銅、祭祀、軍事等文化特質!蔽年桓嬖V記者,文化長廊大致為東西走向,連貫遺址本體區和炭河里青銅博物館,是游客參觀瀏覽遺址公園的主游道,也是炭河里文化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,以炭河里文化的起源、興盛、衰敗、沉寂與再現為主旋律,向游客展現炭河里文化的時空畫卷。
“文化長廊共有十大景觀,分別是歷史文化墻、楚王秉戈、游覽木棧道、祭祀臺、塅溪梯田、古驛道長廊、溈水關隘、渡口、冥想臺和文物挖掘坑!敝v解員劉思告訴記者,炭河里遺址被公布為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”以及2004年“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”。目前,遺址本體保護與展示項目正在抓緊建設。項目建設方介紹,該項目用地面積100多畝,堅持原生態保護為主的理念,采取結構補強、覆土保護、景觀植被三大技術措施,對遺址本體城墻、壕溝、房址等進行全方位的保護與展示,“到了月底,城墻、壕溝和宮殿3個區域就將初露端倪!